在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的大家庭中,甘肃省办事处承担着甘、青、宁三省(区)行业发展的重任。面对地域跨度大、专家分布散、技术需求差异显著的现实挑战,2024年,甘肃省办事处以“专家分组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甘青宁三省(区)总面积达121.45万平方公里,演艺设备行业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领域分散化、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三地50余名专家以“大团队”形式运作,面临三大瓶颈:
管理半径过长:专家分散在三省区,组织管理和线下活动组织难度大、效率低;
专业协同不足:跨领域服务和技术问题难以精准对接;
服务触角受限:省会城市专家集中,市州以下基层技术需求响应滞后。
“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甘肃省办事处主任周厚金指出,“分组管理不仅是结构优化,更是服务升级的战略选择。”
2024年,甘肃省办事处发布《关于专家团队分组管理的通知》,构建起“专业纵向深耕+区域横向联动”的双轨管理模式,实现从“粗放型”到“精准化”的跨越。
1.专业分组:打造技术服务的“特种部队”
三大细分领域:将53名专家按专业划分为舞台机械与场馆建设、音视频、灯光3个专业组,由刘建国、石栋、段晓玮等5名资深专家担任组长、副组长,聚焦细分领域技术服务;
跨域协作机制:打破专业壁垒,鼓励专家跨区域、跨专业、跨组参与活动。2024年专家跨区域、跨组活动达70余人次。
2.区域分组:建立属地服务的“前沿哨所”
青海、宁夏专家组:分别由青海演出娱乐协会会长史红刚、银川舞美学会会长易玉平担任组长,吸纳本地9名(青海)、8名(宁夏)专家,开展属地化政策宣传、技术服务与培训、场馆建设咨询等服务;
市州渗透计划:2024年新增的12名专家中30%来自市州,推动技术资源向基层倾斜。
3.支撑体系:高效运转的“齿轮组”
建立联络人制度。为了推动专家组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保持专家团队与各专家组的信息畅通,建立了专家团队联络人制度,明确联络人“联系专家、上传下达、综合协调、推进工作”的职能。共设置1名总联络人、5名分组联络人,同时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2024年累计协调解决跨区域联络和技术咨询87次。
建立主任、副主任专家联系专家组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专家团队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专家组工作的指导与督促,2024年7月,办事处进一步明确了主任专家张柱联系宁夏专家组,副主任专家刘建国、石栋分别联系青海专家组和灯光专家组。
建立专家组、联络人工作考评制度。制发专家、联络工作考核评价表,按年度对专家、专家组和联络人进行考核评价,明确了考核评价的内容、方法、等级等,并将考评成果作为激励先进和优胜劣汰的主要依据。
建立数字化平台。搭建5个专业(区域)微信群,推送技术资料百余篇,线上交流达数百人次。
实行动态管理:实施“能进能出”机制,全年新增专家12人,优化退出3人,团队平均年龄下降至52岁。
明确工作职责。提出“学术研究、咨询服务、论坛讲座、技术培训与交流、展览展示、专家入库、品牌活动”等专家发挥作用的7个主要路径,明确了工作切入点。
分组管理实施一年,甘青宁演艺设备行业生态显著优化:
服务效能倍增。全年举办技术推广培训、企业走访等活动23场(次),较2023年增长55%;音视频专家组紧跟市场需求,利用生产厂家的优势资源,举办“声光电、视频跨界融合与技术创新交流会”等多场技术交流和产品展示活动,专家、厂家和工程商有效对接;宁夏专家组和银川舞美学会紧密配合,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阿舞台技术研修班,来自阿拉伯国家的2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多名专家现场授课,同时还组织考察了广州大剧院以及演艺设备厂家,专家组长易玉平被誉为“中阿文化艺术合作的搭桥人”;青海专家组举办“文旅+演艺”论坛,多次开展走访场馆、观摩指导室外舞台搭建等活动;舞台机械与场馆建设专家组组织兰州文理学院60余名舞台技术专业学生,深入甘肃大剧院开展研学,专家与学生现场交流互动,受到师生好评;灯光专家组组织专家参观指导甘肃省第六届舞台美术展和2024大学生戏剧影视美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
专家们也参与了《敦煌乐动》、通渭县文化馆等关键项目的方案论证、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共计40余人次提出了70多条改进建议。今年有30余位专家进入三省区的招投标专家库。
行业凝聚力提升。为了建立“专家、厂家、商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打通彼此学习交流通道,按省区和专业建立了会员、厂家(代理商)白名单。2024年新增会员单位10家;“会员-厂家-商家”白名单覆盖200余家企业,促成技术合作项目9个;30余名专家先后走访省内外40余家会员单位、厂家和演艺场馆,80余人次先后组织和参加厂家、院校和场馆等各类培训。5篇论文入选学术刊物,提出20余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管理模式获认可。专家分组管理模式得到三省区专家和业界的普遍认可,陕西省办事处特别前往学习这种管理经验。
甘肃省办事处的实践表明,专家分组管理不仅是组织形式变革,更蕴含行业发展方法论。
精准化:以专业和区域为坐标,实现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匹配;
灵活性:双轨架构既可集中力量攻坚,又能快速响应属地需求;
可持续性:动态管理机制保障团队活力,数字化平台打破地域限制。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专家分组管理内涵,推动‘专业组技术输出+区域组本地孵化’深度融合。”甘肃省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协同”,甘肃省办事处通过分组管理,破解了跨区域专家管理和行业服务的共性难题。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西北地区演艺设备行业注入新动能,更为演艺设备行业的精细化治理提供了“甘青宁样本”。
来源| 甘肃省办事处
主编 | 刘冰
编辑 | 丁曼、李晓开
邮箱 | cetama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