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演艺场馆设计分会承办的《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新书发布暨主题论坛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该部著作出版,不仅是对过去24年中国观演建筑发展轨迹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创新与国际交流的展望,标志着我国观演建筑在系统研究、学术总结和行业传播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出席会议的领导及嘉宾有: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副理事长傅高武、温庆林、周春志、邓朴琪、周厚金、李银凤、张永亮,秘书长黄增光,监事长赵同华,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分社社长陈明,协会演艺场馆设计分会会长王树平,副会长兼秘书长祁斌,副会长徐宗武、刘淼、景泉、郑勇、蒋培铭、孙宗列,常务委员及专家卢向东、黄捷、郭鲲、吴震陵、李彬、武晟,石慧斌、张三明、李国棋、姚石、莫皎平、朱轶蕾等人,中孚泰文化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水兰,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研中心副总经理吴正平,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韩金涛,广东星迪光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卿喆等人。
协会会员单位技术总工、办事处领导、多家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演艺装备技术研发生产应用人员以及世界建筑、建筑技艺、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发展网、城市建设杂志、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中国建设报、北京青年报-北青网、中国文化报、演艺科技传媒等十余家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共计400余人共襄盛会。
本次活动采用 “线上直播 + 线下参会” 的双线参与模式,线上直播覆盖多平台,协会官网(PC 端、手机端)、协会公众号、演艺科技传媒公众号同步开播。直播热度显著,其中视频直播在线人数合计超3.2万+人次,图片直播浏览量超6万+人次,备受建筑行业及演艺装备行业的高度关注。
新书发布
该环节由协会演艺场馆设计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祁斌主持。他介绍,《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协会组织编撰,系统梳理了2000年至2024年间我国观演建筑的发展脉络,全面呈现了不同时期在建筑设计、演艺工艺、技术创新及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典型成果。图书收录了100个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观演建筑案例,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观演建筑的专业高度,也体现了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探索与自信。
活动现场举行了《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的首发揭幕仪式,仪式由朱新村、黄增光、王树平、陈明、祁斌启动,标志着《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正式面世。
嘉宾领导致辞
编委会主任庄惟敏院士通过视频致辞,他提出当下观演建筑领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解读,强调了运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整体的文化传承和融入,呈现一种城市的文化标志;新世纪的前1/4世纪过去了,我们成就巨大,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到现在我们沉淀下来再做一个回顾,这本书的意义非常重大。
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分社社长陈明表示,今天发布了《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一书,是我社在建筑出版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这部著作系统梳理了过去20多年中国观演建筑的杰出实践,汇集了设计的智慧与演艺设备技术的精华。它不仅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样本,更是构建了交流共享的文化平台,助力行业标准完善与可持续发展。
朱新村代表协会向到场的建筑大师、专家及行业同仁致欢迎与感谢,并从三个方面为中国演艺场馆发展传递关键思路。其一,聚焦“融合”。他称其为做好演艺场馆的必由之路。场馆建设需建筑设计、工程建设、演艺装备技术等多方深度融合。此次活动搭建了相关主体交流平台,同期发布的新书也体现融合理念,收录建筑大师智慧与设计施工、装备提供经验。协会设立演艺场馆设计分会时便明确,优质场馆是多方合力的产物,“融合”是做好演艺场馆建设的根本途径;其二,立足“继往”。回顾2000-2024年,中国演艺场馆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演艺场馆大国。此次发布新书浓缩了100个典型场馆案例,既是城市的丰碑,又凝聚着建筑大师们、场馆建设者、工艺设计及装备领域从业者们的心血。其三,着眼“开来”。他指出,中国演艺场馆数量多但也存在闲置突出的问题,协会参与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提升场馆利用效率的课题,以期为从业者带来启发,助力探索符合中国市场的场馆发展新模式。
王树平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本次出版项目的组织与协作单位之一,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艺场馆设计分会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标准化、学术化与创新化发展。《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将是一部具有时代性与标志性的行业文献,它不仅记录了2000年至2024年间我国观演建筑的发展脉络,更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实践与技术变革。
祁斌围绕《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一书的筹备、资料收集、编辑整理、出版发行等进行了介绍,着重对该书内容作了详细报告,从观演建筑的发展脉络、地域分布、类型演进、建筑技术指标统计分析、设计理念与美学探索、技术成就与工艺创新等方面对《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一书进行深度解读。
论坛研讨
6X6对话沙龙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卢向东和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徐宗武主持,6位建筑设计师及6位工艺设计师参与。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顾问首席总建筑师孙宗列分享了他们对建筑行业的深度理解,特别是融合的理解;他强调了建筑师对演艺内容的深度解读和融合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更贴近艺术的建筑师的塑造;他还强调了技术和建筑的整合对于高质量艺术建筑的重要性。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郑勇并分享了自己在设计剧场时的体验,并强调了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发挥最大效果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更多地关注运营,以节省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同时他对本次出版的新书表达了高度赞扬,提出本书的深度不仅仅是一个案例型的书籍,更是一个极具学术性和技术性书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淼表示,对建筑行业的多元化演变和同行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提出观演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城市地标到文旅化,未来的观演建筑应该更具叙事性、浪漫性。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华南设计中心主任黄捷:分享了团队在观演建筑设计方向多年的发展脉络,对于包含舞台、灯光、音响、声学、机械等多项复杂内容的观演建筑设计始终抱有敬畏之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景泉首先对于此次新出的出版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这本书不仅仅是案例总结,更是一个中国观演建筑二十几年来发展建设的学术成果。接下来他希望结合城市更新,探索观演建筑如何焕发新的活力,从而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祁斌分享了《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编撰过程的深刻体会,指出新书编撰过程中感受目前观演建筑的工艺和表演方式扔处于类型相对趋同的状态,观演建筑不用于普通建筑对人的服务内容,观演建筑的核心在于人的体验,在这方面我们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武晟表示,本次的新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是24年来中国观演建筑发展高峰的总结,对工艺设计和建筑设计上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罗列,对未来观演建筑设计是一个借鉴和指导。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声学所所长杨志刚表示华东院参与了国内多个著名剧院的测试和管理,并深度合作240多个剧院。针对一些剧场设计的细节问题处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声学设计研究所所长姚石分享了从专业设计角度提升工艺设计的经验,强调了建筑艺术在建筑项目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建筑多样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丰富。他还指出,建筑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物理规律,也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意手段和方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声学与室内设计研究所所长石慧斌分享了他在演艺建筑领域的经验和见解以及与其他建筑师的合作经历,强调建筑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国棋分享了自己在剧场建设中的经历和对舞台工艺的理解。
中孚泰文化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院院长王亮表示将继续整合室内设计、声学设计、舞台工艺设计、智能化系统等技术的综合应用,皆在推动建筑设计与工艺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中孚泰也将凭借其建筑声学装饰工程整体解决的能力,舞台工艺设备一体化集成的落地能力,为未来观演建筑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专题报告
在论坛“专题报告”环节,多家业内领先单位围绕观演建筑的创新实践与技术融合进行了深入分享,展现了中国观演建筑在设计理念、科技赋能与文化表达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思考。
中孚泰文化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院院长王亮以“近20年中国观演建筑之发展变化”为题,回顾了我国观演建筑从传统剧场到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成都城市音乐厅、天津茱莉亚学院等典型项目的创新特点。指出中国观演建筑正由“建得好”迈向“用得优”,在文化属性与公众体验中不断实现价值升级。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研中心副总经理兼舞台院院长吴正平带来了“科技创新赋能发展”主题报告,系统展示了企业在舞台机械、声光电控制及智能化系统集成领域的创新成果,介绍了安徽百戏城大剧院、南山文体中心、上海交响音乐厅等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分享了在俄罗斯、古巴等国际项目中的成功案例,体现了中国演艺装备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
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韩金涛则以“舞台工艺与剧场工艺融合”为题,展示了贵州《红飘带》、雅安《熊猫归来》、西安“一带一路艺术中心》及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等项目的实践成果。报告重点介绍了双层升降台、浮动隔振结构、声学装置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创新,强调舞台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对提升观演体验的重要作用。
广东星迪光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卿喆分享了“透过舞台灯看中国制造”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星迪集团在舞台灯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生产实力,特别是在电脑摇头灯制造上的突破。卿总还展示了充分星迪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基地和全天候模拟自编程测试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星迪的成功代表了中国制造在舞台灯光行业中的国际竞争力。
于锋、智浩代表协会舞台机械专委会分别作“2024年欧洲多功能场馆考察报告”、“2025年欧洲多功能场馆考察报告”,他们从场馆的多功能使用、改造设计等方面分享欧洲多功能场馆的成功经验。
于锋做“2024年欧洲多功能场馆考察报告”
智浩“2025年欧洲多功能场馆考察报告”
六场报告从宏观趋势到技术细节,共同呈现了中国观演建筑的创新路径与时代风貌,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多维启示,将进一步促进建筑设计理念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
《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新书发布暨主题论坛活动由中孚泰文化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星迪光影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图文来源 | 协会媒体部
主编 | 刘冰
编辑 | 丁曼、李晓开
邮箱 | cetama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