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演艺新空间有了安全指南!全国新型演出场所消防安全新规征求意见
最新动态
演艺新空间有了安全指南!全国新型演出场所消防安全新规征求意见
2025-10-305

商业综合体里的沉浸式戏剧、文创园区内的 LiveHouse演出……这些跳出传统剧院的 "演艺新空间"正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起草《关于促进新型演出场所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附件《新型演出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以下简称《安全要求》),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新规以"安全为基、发展为要",从审批服务、市场培育、安全责任三大维度构建制度框架,为新型演出场所划定清晰发展路径。


三大核心板块发力,构建行业规范新体系

此次发布的《通知》并非单一安全文件,而是涵盖 "发展保障 + 安全监管" 的综合性指导方案,核心聚焦3大方向:

1、优化审批备案,破解 "准入难题"

新规首次明确新型演出场所的官方定位 —— 以演出为主营业务,利用传统剧院外空间打造的沉浸式场所,属于演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便利化措施:

  • 场所投入使用前,需先取得消防批准文件,再向县级文旅部门备案,流程更清晰;

  • 文化和旅游部门审批演出时,不限制场次,且对已审核通过的内容不再重复审批,大幅减少经营主体行政成本。


同时要求各地文旅部门坚持 "包容审慎" 监管原则,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留足发展空间。

2、强化市场培育,激活创新动能

针对新型演出场所发展中可能遇到的资金、资源、融合难题,《通知》给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 要求各地文旅部门摸清场所底数,"因地制宜"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有条件地区提供政策优惠与资金扶持;

  • 明确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民营经济组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外资参与建设运营;

  • 推动 "演出 + 消费" 深度融合,支持门票联动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等场景,延长消费链条;

  • 鼓励 "演出 + 科技" 创新,探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同时支持打造特色场所集聚区,促进行业抱团发展。


3、压实安全责任,筑牢双重底线

安全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通知》既强调意识形态安全,也严守消防安全:

  • 要求场所经营主体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加强演出内容自审,坚决抵制违法违规内容,文旅部门同步强化审核把关;

  • 建立 "文旅 + 消防" 联合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 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补充标准,开展培训与服务评价,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安全要求细化,守住消防安全 "生命线"

作为《通知》的配套附件,《安全要求》从六个维度构建 "全流程、无死角" 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每一项要求均直击行业痛点:

  • 场所安全有 "禁区":明确三类场所绝对不能设新型演出场所: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三合一" 场所(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彩钢板建筑;同时禁止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同楼设置。若场所设于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地坪高差不得超过 10 米,从选址源头规避风险。

  • 责任落实到 "个人":建立 "全员消防责任制":场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需指定专人担任消防安全管理人;演出期间,剧场安保或工程负责人需与剧组舞台监督、技术负责人联合开展检查,每两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调整剧目布景时,演出经营者负责人为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舞美服务商必须派安全员现场监护,实现 "一事一责、一人一责"。

  • 装修布景守 "材质底线":针对沉浸式演出常用的布景、装饰材料,明确严格防火标准:顶棚装饰需用不燃材料,墙面、地面用难燃材料,幕布、窗帘等织物燃烧性能不低于 B1 级禁止使用氢气球、瓶装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品,临时装饰避免大量使用塑料绿植、吊顶彩灯等易燃物,从源头减少火灾隐患。

  • 用火用电立 "刚性规矩":演出环节最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用火用电问题,《安全要求》给出明确限制。演出中禁止使用明火与易燃特效场所内全面禁烟并设明显标志;灯光、音响、烟雾机等设备线路需与可燃物保持至少 1 米安全距离,大功率设备(单台超 4 千瓦)需单独设回路避免电气故障;厨房区域需定期检查燃气设备,配备灭火毯与灭火器,操作人员离岗时需切断火源;严禁在场所内、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或充电电动自行车。

  • 疏散管理保 "通道畅通":考虑到沉浸式演出常采用灵活观演布局,《安全要求》对疏散条件作出刚性规定:建筑面积 50㎡以上房间需设至少2个疏散门,净宽度不小于 0.9 米,疏散门必须向疏散方向开启,禁止使用推拉门、卷帘门等;演出期间严禁超员,最大容纳人数需根据疏散条件确定,并在备案时明确;场所需设置清晰的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演出前需告知观众逃生路线,更换剧目时需重新制定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 教育培训求 "全员覆盖":要求场所每年至少开展1 次全员消防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培训合格;从业人员需熟练掌握火灾报警流程、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具备初起火灾扑救与人员疏散引导能力,确保关键时刻 "拉得出、用得上"。

新规落地意义深远,平衡安全与发展的 "艺术"

此次新规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全国新型演出场所规范的空白,更体现了 "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的治理思路。一方面,通过审批优化与政策扶持,为行业注入发展信心,尤其为民营资本、中小经营主体降低准入门槛;另一方面,通过细化安全要求,消除潜在风险,让观众能更安心享受沉浸式体验

目前,两份文件均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社会各界可通过官方渠道反馈建议。业内人士预计,新规正式实施后,将推动新型演出场所从 "野蛮生长" 走向 "规范提质",未来更多兼具文化特色与安全保障的演艺新空间,将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图片

来源 | 文化和旅游部及网络

主编 | 

编辑 | 曼、李晓开

邮箱 | cetamag@163.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