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灯火璀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启幕。这场由郎昆、陈维亚、刘伟强、王锐祥等顶尖主创团队联袂打造的盛典,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秉持 “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 核心理念,用全链条国产化装备构建起科技与文化交融的视听幻境,让粤港澳三地 “共办、共享、共融” 的全运理念在光影流转中具象化,为大型活动开幕式树立了全新标杆。
图源央视新闻
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背后是主创团队对“科技+ 艺术”融合的深度践行。
总导演郎昆主导“古老与现代碰撞”,将粤剧水袖、醒狮、龙舟等民俗精华与广绣、广珐琅等文化符号,融入AIGC、VR、AR等前沿技术,让醒狮与虚拟影像共舞、龙舟借AR“划”入观众席,实现 “处处见岭南,时时有新意”;
艺术总监陈维亚以“大海扬帆”的民族气质为魂,突破传统艺术边界,耗时打磨 “燃冰成炬” 点火仪式,用1522米深海可燃冰 “源火” 呈现 “水火既济” 奇观,彰显国际品质与湾区特色;
总监制刘伟强以电影级精度把控细节,通过反复排练规避“NG可能”,在传递文化传承温度的同时,确保每帧画面皆为精品;
总制作人王锐祥作为统筹创意制作全流程的核心,带领团队攻克台风干扰、老场馆改造难题,协调三地文化差异,以自研声光电融合技术为支撑,创新 “仪演融合” 模式压缩开幕式时长且保精彩,更推动20000平方米水舞台落地,将“湾区之水” 转化为舞台元素,让 “科技 + 体育 + 艺术”落地为可视可感的场景。其深耕赛事三十载,始终以民族演艺设备服务大型活动,此次更以 “技术服务文化” 理念,成为串联岭南根脉与湾区创新的关键纽带。
音乐总设计师舒楠以“一滴水” 创作出主题曲《天海一心》,总撰稿人乔卫凝练“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再搭配《湾区潮涌》暖场表演,整个团队以匠心串联起乡愁与未来,让开幕式成为诠释岭南风韵、湾区活力与中国自信的“古今对话” 盛宴。
图源锐丰文化
1、音响系统:本土技术破解声学难题
音响总设计马昕与音响总监陆秀冰团队,秉持“声动湾区,情传三地” 理念,针对广州奥体中心7.5秒中频混响的声学难题,以国产锐丰科技LAX音响系统为核心打造解决方案。团队部署548个音箱(含 200 多只大型线阵,创大型活动线阵使用数量之最),搭配功放、调音台等设备,使扩声系统设备总量超2000+;通过多点扬声器布局、计算机仿真精准定位顶棚长阵列与地面定向音箱、结合激光定位技术解决声音干涉问题。系统采用主备双路冗余设计,国产调音台与传输链路无缝切换,以音响为时间码源驱动多环节精准同步,最终构建 360 度全景声声场,确保 8 万现场观众区域声压级差异≤4 分贝、使现场观众享 “C 位听觉体验”,融入多声道环境音效增强沉浸感,清晰传递岭南文化旋律,以 “完完全全的广州设计” 为核心场馆提供全套技术保障,彰显本土创新与国产化实力。
在声效设计上,音响团队还为不同篇章与视觉场景定制专属声效:海浪画面搭配真实海浪声,中华白海豚跃出时适配灵动音效,“丰碑”环节以震撼声效强化冲击力,让音乐与视频深度融合,显著提升现场感染力与观众沉浸感,为 “同根同源” 等篇章烘托文化氛围、唤醒情感共鸣。
针对广州复杂天气,系统做好双重保障:所用音箱防水等级均达IP57,降雨时无需雨布遮盖可正常发声,同时额外部署雨布遮盖,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且全程遵循“简约办赛”理念,使用锐丰自研自产音箱,精准控制成本,实现 “设备精简但效益最大化”,契合开幕式“简约、安全、精彩” 要求。
图源南方+
陆秀冰表示此次音响系统还实现四大创新突破:材料创新优化耐用性,产品创新提升声音还原度,数字化创新强化系统协同性,功能创新拓展应用场景。这套全链条国产化系统,不仅圆满完成任务,更证明国产扬声器系统在大型庆典活动中的适配能力,为未来大型活动音响技术应用树立“中国标杆”。同时陆秀冰表示LAX自主研发声学仿真软件替代国外工具,精准模拟8万人场馆声场;现场搭建高标准混音室,构建多声道系统,结合舞台视觉融入音效设计,为表演注入 “声音灵魂”。
在开幕式现场还采用雅马哈RIVAGE PM10调音台(双机备份)承担现场演唱、环境音效、电视转播等多维度音频信号处理与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工作,同时使用雅马哈DM7调音台进行前期声音制作与素材编辑,以专业性能、稳定品质和高效操作性支撑盛典声效呈现。
图源易科国际
2、灯光矩阵:光影叙事点亮岭南风韵
灯光总设计于卓带领团队,以 “活力大湾区” 为核心理念(旨在展现湾区蓬勃朝气,实现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自然交融),全程采用高规格设备打造光影方案,充分利用场地结构,构建覆盖地面、棚顶、围栏、建筑结构的无死角照明系统,搭配近百台超大功率激光矩阵与像素灯、平闪灯组成三维照明系统,实现场地全维度覆盖。灯光系统分三大功能板块:主照明板块保障人物轮廓清晰,满足现场观看与电视转播需求;效果氛围板块通过像素灯、平闪灯营造空间色彩律动,增强情绪感染力;激光特效板块在关键节点配合投影打造惊艳瞬间。设计上紧扣“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 三大篇章,各有侧重—— 从 “同根同源” 的精准控光,到 “同心同缘” 的层次提升,再到 “同梦同圆” 的意境营造,还将可燃冰点火仪式 “水火既济” 奇观渲染得淋漓尽致,以灯光为叙事核心诉说三地团结,彰显 “中国智造” 稳定实力。
图源全运广州
浩洋股份特宝丽(Terbly)LED 防水灯具,凭借高亮度、高色彩还原度、低功耗及IP66防水特性应对户外复杂环境与天气;LiGHT SKY升龙灯光全防护IP520光束灯部署于开幕式舞台外圈主阵列,光束饱满而利落;全防护 IP ST600 长条频闪效果灯以轻量化优势稳稳布局在观众席第三层,形成外圈氛围带。安恒利grandMA3控制整个会场的灯光系统,让每一个光线的变化都在这套系统的准确掌控之中;明道 F15、F4 全防护灯光助力十五运会,IP66 防护与三合一散热系统应对8万座露天场馆风雨考验。Cindy 星迪CL1800 系列不光点亮现场可见区域,高显款CL1800BSWF则保障观礼台面光清晰;蟠龙 CL1060 系列则点缀舞台点火阶梯两侧与环绕舞台四周,为盛会注入璀璨光影!
3、舞美设计:“水与同心圆” 演绎国潮美学
美术总设计尚天宝以“同心圆+水文化”为核心理念,中空环形舞台象征湾区同心,尤其是20000 平方米水舞台借倒影造悬浮错觉,成为开幕式视觉核心。通过中华白海豚、鳌鱼、舞者踏浪等多元素叠加,将“大海”请进体育场,其美轮美奂的呈现依托舞美科技与主创团队巧思:艺术总监陈维亚表示,选 “水” 为核心视觉语言,因 “粤港澳三地多水,海天一色的景象与大海的胸怀契合联合主办属性,能让开幕式有‘水灵灵的艺术灵气’”;总制作人王锐祥介绍,“水舞台” 践行 “简约” 理念,以环形舞台将2万多平方米场地视线聚焦至5000平方米核心区,3000演员可现 “千军万马”声势,还巧妙收集彩排雨水化解积水难题,成就独特美感。
图源央视新闻
图源全运广州
特效总设计王力透露,为 “引水入馆”,团队配套 “复杂国产排水、净水系统及水质监测设备”保障水质,用轻量化设计保护场馆跑道草地,舞台地板与演员胶鞋均做防滑处理,称其为“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此外,尚天宝还详细说明舞台上的创新装置:12 个岭南风格亭子可升降变灯笼,提取非遗打造空中鳌鱼灯,15 朵木棉花充气装置象征十五运,火炬塔以三根弧形支柱代表粤港澳(源自会徽烟花),点火后成 “鼎立中华” 造型,搭配创新环保火焰技术紧扣 “简约、安全、精彩”。
图源全运广州
十五运会 “绽放” 火炬刷屏出圈,造型修长优雅,灵感源自岭南文化与广州 “小蛮腰”,以 “火树银花” 为主题,打破传统丙烷火炬粗笨印象。万家乐产品平台总经理马海川表示研发团队实现多项行业首创:首创 “大长径比” 燃气储存罐,提升耐压性,两米跌落仍安全稳燃;顶部三朵花瓣用 3D 打印不锈钢,耐 1000℃以上高温;内部三层隔热结构搭配精控恒温芯技术,手持部位温度低于 37℃。燃烧系统采用 “双模燃烧器”,主燃烧器火焰明亮,稳焰燃烧器防风险,高颜值与高性能兼具,彰显国产创新实力。开幕式中整体舞美融合岭南建筑、非遗、现代科技与环保理念,彰显文化魅力与创新精神。
4、视觉特效:虚实交融穿越千年时光
视觉总设计吕天直团队联合广州美术学院多支力量以国产AR、VR、AIGC技术为支撑,构建跨时空视听幻境。洲明近500平方米超高清LED大屏、LED端屏、立柱屏同步运作,构建起全方位视觉矩阵。深圳企业创作的174米AI数字画卷惊艳亮相,通过多层动态解耦和多元化融合技术,将瑰丽壮阔的湾区风光徐徐展开。优必选科技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化身“乐师”敲响青铜句鑃,其动作与视觉投影精准配合,完成了这场跨越2000多年的文明对话。醒狮表演与 AIGC、VR 交融,龙舟竞渡经 AR 技术 “划” 入观众席,全息投影让英歌锣鼓立体呈现,国产虚拟技术与多视角转播系统结合,既让现场观众感受 “触手可及” 的岭南风情,也为电视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实现 “科技不炫技,服务于艺术” 的创作初衷。
图源央视新闻
图源全运广州
广州美术学院以巧思妙笔,打造24片芭蕉叶与灯笼戏台的艺术装置,为开幕式注入独特的岭南韵味与人文温度。齐喆教授带领团队,在视觉呈现上精研艺术道具的合理性与饱和度,两组芭蕉叶在光影间自如切换 —— 冷色调绿意在 “雨打芭蕉” 的意境里晕染出浓艳欲滴的生机,暖色调则于灯照之下传递出融融暖意。这不仅是舞台设计者的匠心温度,更是直抵人心的情感共鸣,精准契合年轻观众对艺术表达的多元期待。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5、威亚技术:立体勾勒同心图景
威亚总设计谢永伟团队紧扣“圆梦未来”主题,采用国产悬挂异形网幕、地面投影及灯光音响等技术,打造天地呼应的立体视觉;通过精准控制巨型鳌鱼灯、木棉花等道具,在20000㎡水舞台上空形成流动风景,在 “同心同缘” 篇章、“雨打芭蕉绿韵” 片段中,配合武术演员空中表演与光影特效,融合岭南武术刚健与科技灵动,实现零失误呈现。谢永伟团队秉持“安全为基,艺术为魂”,克服场地承重、系统协同等挑战,经反复勘测论证,在尊重场馆结构前提下达成技术与艺术统一,使威亚成为立体空间叙事关键部分,立体化呈现篇章主题,为开幕式增添空中视觉亮点,彰显中国大型活动威亚技术成熟度。
图源全运广州
图源人民日报记者熊捷、巩晗摄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音响设计、灯光设计、舞美设计、视觉设计、威亚设计等板块全程依托国产技术与团队,不仅攻克老场馆改造、复杂环境适配等难题,还实现岭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既是体育视听盛宴,更是中国演艺设备制造业崛起的见证,为大型活动国产化树立典范。开幕式的成功离不开广州这个占全球70%以上舞台演艺设备制造份额城市的产业支撑,全链条国产化装备既彰显中国科技实力,也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张力。
在这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盛宴背后,还有诸多优秀企业以硬核技术默默支撑,这些幕后英雄们,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推动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了这场开幕式的“中国智造”底色,但因时间及篇幅限制,未能尽数展现所有参与者的付出,他们的默默坚守都值得敬意,后续我们将继续挖掘更多幕后力量,讲述他们与国家重大活动同频共振的故事,欢迎持续关注!
(本文仅用于行业交流学习,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如不慎侵涉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图文来源 |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南方+中新社、全运广州、锐丰文化、浩洋股份、易科国际、洲明科技、安恒利、明道、升龙灯光、星迪及网络汇编
主编 | 刘冰
编辑 | 丁曼、李晓开
邮箱 | cetama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