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造“城市全景闭幕式”,十五运会在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将闭幕式搬到了滨海实景舞台,通过陆域看台和水域舞台的创新融合,打破传统剧场的物理边界,让天、海、城共同构成演出背景,实现了“以海为幕,以城为景”,给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这个位于深圳前海欢乐剧场的国内最大的户外水上升降舞台,主体是水中的一张“白纸”。围绕“纸舞台”这一核心,通过合理的机械设备布局、丰富的运动变化,使舞台表演空间有了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可能,也达到了“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的艺术追求。
定制化舞台机械的设计原则是高度满足创意功能、高度实现创意效果,这个设计原则完全体现在这个以“纸舞台”为核心的舞台设备工艺方案设计中。
整个舞台区与海相邻,表演水池与海水间采用透明隔墙分隔,既保证了海水与淡水的分隔,也实现了视觉上的整体水面效果。
图1舞台机械系统仪式活动效果图
图2舞台机械系统仪式活动实景图
图3舞台机械系统纸舞台演出活动效果图
图4舞台机械系统纸舞台演出活动实景图
舞台水域形似直径150米的半圆,总体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升降舞台机械区域面积3790平方米,配置了10种、共计63套舞台机械设备,另有雾森2套、控制系统1套、液压系统1套。总体设备种类为13种,数量合计为67套。
通过不同设备升降停靠位置的组合,满足大型仪式活动广场模式、大型演出活动表演模式两种功能模式。
当前区升降台、前区小升降台、升降侧台(1&2)、主表演区升降台1、矩阵升降台分别位于舞台面标高时,各台面与相邻的固定地面连通,形成相对较大的广场区域,用于仪式活动。
图 5 舞台区工艺平面图(广场模式)
表演模式下可分为“纸舞台”模式和其它模式。
“纸舞台”模式下,参演设备中主表演区升降台1、主表演区升降台2升至舞台面上0.5米,可形成悬浮“纸舞台”效果;“纸舞台”上的大卷角及小卷角、升降矩阵台、表演翻板在“纸舞台”模式下利用不同行程、幅度参与表演。
图6 舞台区工艺平面图(纸舞台模式)
其它模式下,前区升降台、前区小升降台、主表演区升降台1、升降矩阵台、主表演区升降台2、表演翻板、升降侧台1、升降侧台2可形成不同区域的干式舞台、浅水模式、深水模式等不同状态参与表演。升降栏杆内部装有灯光和音响设备,升起一定高度后可参与表演。
图7 舞台区工艺平面图(前区舞台表演模式)
前区升降台为舞台区域的核心区表演设备之一,设置于舞台中心位置前区,前区升降台能实现4米的深水池和干式表演平台之间灵活转换,满足深水表演功能。前区升降台上设置了5米×10米的小升降台,小升降台即可被动跟随前区升降台运行,也可以单独升降形成水中独立的小表演区。
主表演区升降台前后分为2块,主表演区升降台1、2组合,形成40米×40米的核心演出区域,没入水下后形成2米深的水池表演空间,也可上升1米,形成独立的表演舞台。
“纸舞台”设置在主表演区升降台1和主表演区升降台2上。“纸舞台”靠后侧的其中一侧边角可向上卷起10米形成“大卷角”,“纸舞台”靠前侧的其中一侧边角可向上卷起4米形成“小卷角”,大、小卷角的组合使用使整个“纸舞台”呈现逼真的纸面造型。
“纸舞台”上的表演翻板可朝向观众席翻起70°,作为“纸舞台”的一部分,使整个主表演区呈现的纸面造型完整,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在主表演台1的中心区域设置了33套大行程的水中升降矩阵台,升降行程高达10米,升降矩阵台顶面和面向观众席的三个侧面皆可投影,形成各种动态舞台造型。矩阵台同步或按演出流程编组运行,形成了主表演区千变万化的舞台形式。
升降侧台设置主表演区两侧,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不规则台面,升降侧台实现了舞台区在2米深的水池和整体干式表演平台之间灵活转换,也是联系主表演区和候场区重要的表演通道。
?目地点位于室外海边,属于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舞台机械设备要充分考虑室外环境及海水腐蚀等,且舞台区域为满足潜水表演的洁净水区,必须考虑水下驱动及传动设备对水质的影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可靠的防腐处理。
?基于重大活动的可靠性需求,要对驱动卷扬机设备、液压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采用可靠的在线备份方案。
?纸舞台的卷曲需要灵动且不能任何驱动装置的外露,在500毫米厚的“纸舞台”的内部设置承载结构、卷曲机构及驱动系统,只依靠内部机构完成卷曲协调提升动作。
?水中设备驱动的合理规划,受现场海岸保护影响,部分设备基坑深度受限,要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驱动方案。
?充分考虑水下长距离钢丝绳驱动方案可靠性及设备运行平稳性,其中矩阵升降台的单绳驱动长度约140米,33个升降台的长距离同步运行。
?逐一论证水下设备的检修方案,既要能满足无水状态的检修,也要分析论证关键设备的水下检修的作业方案。
?水中设备不同驱动的同步运行。
从“双奥”舞台到十五运会的滨海实景盛典,明和集团·北特圣迪用定制化创新与硬核技术,再次定义中国大型户外水上舞台的新高度。这方3790㎡的水舞台,不仅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更是中国舞台机械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动见证。
图文来源 | 明和集团
主编 | 刘冰
编辑 | 丁曼、李晓开
邮箱 | cetamag@163.com
